解好研发投入“方程式”
时间:2013-08-28 来源:
占地2万多平米,办公生活区3000多平方米,如果以这两个数据考量,江苏恒州特种玻璃纤维材料有限公司只算得上一家“小厂”。但就是这样一家小厂,2007年以来,该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超过9%,产生近亿元效益。
“恒州玻璃”由小变大的转变,成为我市企业依靠研发投入加速发展的一个缩影。经济学里的“微笑曲线”理论说明,从过程产品到最终产品再到最终产品销 售,产业链上各环节创造的价值随各种要素密集度的变化而变化。在这条曲线的两端,分别是研发和营销,附加值最高;加工制造环节在曲线底端,附加值最低。该 理论对宿迁这样一个后发地区来说,具有非同一般的启示意义:在“调结构、促转型”的经济转轨大背景下,面对增加研发投入的“方程式”,宿迁该如何解析?
研发投入垫高崛起支点
宿迁的崛起离不开自主创新,有关人士认为,自主创新的要素不外乎人、财、物以及体系机制,其中研发投入无疑是撬动自主创新的重要杠杆之一。
“现在,我们每年拿出年销售收入的10%用于研发,仅此项投入就在5000万元以上。”提及企业研发,山亿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总裁张运鑫感慨地说,“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,最终都要靠自主研发的能力。”
“山亿”巨额研发投入结出了硕果。据介绍,目前“山亿”拥有6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,其中,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提高到了98.6%,比德国同行业企业的转换效率高出0.2%,被世界光伏权威实验室评为A级产品,称为亚洲最好的逆变器。
研发投入可以垫高发展支点。市委、市政府不断加大研发投入、推动科技创新。自2012年9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创新券制度以来,累计向1033家企 业、园区、服务机构发放科技创新券7247.4万元,为137个项目兑现科技创新券1026万元,带动科技投入达1.32亿元。
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实施以来,我市争取项目21个,获无偿资助资金1.65亿元。这些项目的组织实施,大大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,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。
今年以来,我市推动研发投入,既做“加法”,又做“减法”。今年上半年,我市为14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实减免所得税5249万元,比上一年度增长 67%;为21家企业落实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所得额9280万元,较上一年度增长10%,降低了相关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成本,激发了企业开展研发的积 极性。
研发投入的支点,撬动了自主创新的杠杆。去年,全省科技创新工程监测结果显示,我市科技创新综合指数得分73分,居苏北第一。
数字凸显投入“短板”
有关研究表明,自主创新“家底”怎么样,要看R&D(研发)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。据了解,我市去年R&D占比为1%,今年的目 标值为1.2%。从监测数据来看,我市R&D占比距全面小康目标值相差0.47个百分点,要想达到全面小康目标,意味着今后3年每年至少要提高 0.16个百分点,压力较大。
我市R&D经费支出为什么提升较慢?市科技局局长罗扬分析说,从宿迁实际来看,科研主体少、投入总量小,金融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。目前, 宿迁科研院所仅有宿迁农科院、苏北工业研究院、设施园艺研究院等少数单位,因处于起步阶段,这些单位的研发投入较少。而企业研发投入,占宿迁的全社会研发 投入比重达85%以上,这就使得全市研发投入渠道比较单一。
有研究人士指出,各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,投入的重点是已经产生实际效益的企业,导致带有一定风险的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贷款难度较大。对于企业而言,企业家们对研发投入的认识不够、外部财政投入也不足,这些因素让企业在自主创新道路上裹足不前。
2011年,国家统计局宿迁调查队做了一次企业自主创新状况调查。被调查企业中,近三年年均研发投入100万元以下的企业29家,占 27.9%;100-500万元的企业30家,占28.8%;500-1000万元的企业12家,占11.5%;1000-5000万元的企业4家,占 3.8%。尤其让人注意的数据是,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29家,占27.9%。
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,研发投入不足使得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薄弱,生产条件落后。虽然市财政每年拿出几百万元的资金,专门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果转化,但也只是“杯水车薪”,自主创新,还需要企业唱主角。
“对自主创新的推动不仅表现在投入和决心上,更在于对创新的深刻理解。”宿迁市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、宿迁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主任马卫东指出了 很多企业的一种误区,即误认为将资金用于模仿性生产或者市场营销,同样可以获得收益。不少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上,而在核心产品持续 开发或持续改进等方面投入不够。
经济规律一再表明,没有核心技术的生产是不可持续的。在研发投入更多是企业自筹的情况下,企业规模和效益水平,直接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的后续能量。今天的研发投入,就是明天的市场占有量和生产力,这种认识,对宿迁的企业家来说,还需进一步深化。
风险公担机制亟待引入
数据显示,去年全市研发投入为15.2亿元,今年全市研发投入占比目标值为1.2%。“如果设定全市GDP增速为14%,今年全市GDP预计为 1728亿元,那么研发投入将达到20.7亿元。”罗扬认为,如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,今年R&D经费投入要比去年增加5.5亿元,增幅达到 36.2%。
罗扬进一步分析说,加大研发投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政策无疑是创新的“雨露”和“阳光”。
去年7月,我市出台的《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的意见》集中推出10大方面、26项指导意见,并将市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提升到2000万元。据了解,今后每年我市还将按不低于1000万元的幅度增加。
《意见》还提出,对企业研发机构首次被认定为国家级、省级的,同级财政分别给予80万元、30万元奖励;对被认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、省级创新型领 军企业、省级创新型企业的,同级财政分别一次性奖励60万元、30万元、10万元;对创成省级以上高新区的园区,市财政一次性奖励300万元,用于研发平 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。
“不断集聚科技资源、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这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思考的问题。”罗扬介绍说,今年力争全年完成兑现创新券超过1500万元,带 动企业研发投入5000万元以上;将享受科技优惠政策的企业扩大到100家以上,科技政策减免总额突破2亿元。同时,还将积极做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的 培育和储备。
面对企业的融资需求,罗扬认为,将推动宿迁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省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开展合作,扶持中早期创业企业发展,重点支持新兴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,力争年内形成科技创业投资项目10个以上。
如何有效增加研发投入,企业和研究人士也有自己的期待。
“建议完善专利权和商标质押操作办法,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价值。”泗阳蓝阳托盘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苏阳说。该公司利用各类农作物秸秆生产工业 托盘产品,填补了国际同类产品的空白。为了筹集产业化所需资金,李苏阳曾带着专利证明到市内银行寻求贷款帮助,最终都没有进展。他希望政府在科技创新奖励 方面,能够降低对企业规模的限制,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倾斜。
一些中小企业则希望相关部门在科技创新券操作上更加灵活、简化手续,最好在企业研发之前将创新券发下去,真正把政府扶持与企业研发很好结合起来。
“自主创新有收益也会有风险,建议我市形成银行、资本运作公司、担保公司、民间团体等主体参与科技投入的运作机制,实现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。”市政 协常委、民建宿迁支部主委张雷冲认为,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,制定风险投资政策和相应的法规管理办法,为科技转化资金筹集提供更多渠道。
此外,张雷冲还建议加强和创新顶层设计,使科技投入机制更加科学。“在获得财政支持的同时,对创新主体提供的配套资金也要进行限定,以更好激发其投入热情。”张雷冲说。